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安阳KTV招聘网 > 安阳热点资讯 > 安阳学习/知识 >  由于华夏民族只有在犯罪受刑时或者沦为奴隶时才不戴冠所以免冠谢

由于华夏民族只有在犯罪受刑时或者沦为奴隶时才不戴冠所以免冠谢

2022-11-27 22:24:36 发布 浏览 437 次

由于华夏民族只有在犯罪受刑时或者沦为奴隶时才不戴冠,所以,免冠谢罪便成为了古代的一种极诚恳的谢罪方式。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平原君曾得罪了来访的魏国公子信陵君,信陵君一怒之下立即要离开赵国。平原君听说后,赶快摘掉自己的冠,跑去向信陵君道歉,请他留下。这里就是用免冠来表示自己有过错,自贬身份。另外,平时如果无故不戴冠,又会被人认为是非常无礼的表现。《晏子春秋》中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齐景公喝酒喝得烂醉,就披散着头发,扔掉冠帽,搂着女人,乘坐六匹马拉的车要奔出宫门。但守门人却不买账,不但把马车拦了回去,还大骂齐景公说:“这样的人不是我们的国君。”齐景公因此羞愧万分,都不敢上朝议事了。这个守门人的忠勇与见识实在值得钦佩,也表明当时君主的专制可能还没有后来那么厉害,最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冠的重要地位。演化到今天,戴着帽子在屋里见客还被看作是不礼貌的做法。

腰带虽然不大,却是上古华夏人民衣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男子用腰带来系紧下裳与蔽膝,女子用腰带来束紧衣衫。大约最早的腰带就是动物的筋络与藤萝等植物条蔓,到了商周时期,人们使用的腰带已经有用丝编织的和用皮革制作的等多种式样了。最初,人们用打结的方法来束腰带,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一种叫作带钩的物品产生了,并且很快就发展成一种广泛使用的精美工艺品。在古代遗址与墓葬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带钩,使我们看到了它的种种样式。

带钩的形状并不复杂,大多数带钩都有些像一把勺子,或者是像一支细长的琵琶。它的一端是一段扁平的钩体,上面有一个钩钮;另一端是一段又细又弯曲的钩颈,钩颈的顶端是一个弯过去的钩首。使用带钩大致有三种方法。牵马武士俑首先,比较普遍的是将钩纽嵌入皮革制的腰带一端,让钩体正面向外,钩首钩挂在腰带另一端的穿孔中。我们从河南省三门峡上村岭战国墓中出土的举灯铜人像。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发现的战国铜人像以及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出土武士俑等人物形象上都可以见到这种使用方法的表现。其次,有些人将两个或者更多的同样大小的带钩并排使用,它适用于宽的皮带上。这种做法可能是为了束得更加牢固,特别是武士们要在腰带上悬挂沉重的武器时,多一个带钩就多一层保护。在山西省长治分水岭的战国墓葬中,曾经发现了四枚同样大小的带钩并排放置在一起,显然它们当初是安放在同一条腰带上的,腰带腐蚀后,留下了放在原地的带钩。

有些贵族使用腰带时,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不在腰带上穿孔,而是将皮革腰带的一段装置上一个玉环或者是铜环,然后将带钩的钩首挂在环上。这种用法显得美观、华贵,还可以保护腰带,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在河南省汲县山彪镇等地的战国墓中,便发现了铜带钩与玉环同出的情况。湖北省江陵望山楚墓中,发现过一份记录墓主陪葬器物的文书——“遣册”,上面把革带与玉钩、玉环记录在一起,也说明它们当时是一同使用的。看来,当时在中原各国都流行着这种使用方法。

带钩可以充分表现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迅速发展,能工巧匠们曾经制作出大量花纹精美、造型奇特的带钩,如水禽型、琵琶形、长牌形、兽面形、匙勺形等等。很多带钩做成狐狸、虎、鹿、龙、鱼等动物形状,十分生动逼真。例如山东省曲阜鲁城曾经出土一件银质的猿猴形状带钩,钩体是猴子的身体,钩颈和钩首是一只伸出的手臂,被看作一件具有极高文物价值的艺术珍品。年在河南省辉县固围村号战国墓中出土的包金嵌琉璃银带钩,呈琵琶形,上面有浮雕的兽首;两侧缠绕着两条龙,到了钩的顶端处,两条龙合为一个龙头,口衔白玉带钩首,两侧还有两只鹦鹉;钩背上嵌着白玉块与琉璃珠。整个带钩包金嵌玉,玲珑剔透,雍容华贵,堪称国宝级的文物。另外,年在江苏省涟水三里墩战国墓中出土的交龙金带钩,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枚金带钩,四川战国时精美的带钩省昭化出土的金银错犀牛带钩等,也都是非常珍贵的古代文物。

《春秋左氏传》中记载:公元前世纪,齐国曾经有过一位著名的国君——齐桓公,他任用贤人管仲作相国,使齐国国力迅速增强,成为诸侯中的霸主。但是在齐桓公即位前,管仲曾经是齐桓公的敌人,他奉当时国君的命令去追杀齐桓公,在他向齐桓公射箭时,由于射出的箭恰巧射在齐桓公的带钩上,才没有把齐桓公射死。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不仅说明了齐桓公的政治胸怀,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经广泛使用带钩。近代的大量考古发现表明,在春秋中、晚期的齐国、楚国、燕国、秦国等地,都已经有了制作精美的实用带钩。在山东省临淄郎家庄的一处春秋齐国墓葬中,一次就出土了枚金带钩、枚铜带钩。在河南省淅川下寺楚墓中发现过铜带钩,河南省固始曾经发现春秋时期宋景公的妹妹勾吾攵夫人之墓,墓中出土玉带钩枚。在陕西省宝鸡茹家庄、凤翔高家庄等地的秦墓中,也发现过金、玉、铜质的各式带钩。它们说明了:在春秋中期,中原大地上已经普遍使用带钩了。这样,前人认为带钩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创造、是在战国时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以后才传入中原的看法,就很值得怀疑了。

近来,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带钩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带钩不是属于同一个系统,中国的带钩是在中原大地上自己创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正在不断证实这种观点,精巧的带钩也必将作为中国独特的古代服饰发明之一而永垂青史。

带钩不仅用来固定腰带,还可以用来佩挂各种饰物与武器等。用于佩挂的带钩比束带用的带钩要小一些,固定在腰带中,钩颈下垂,平时在上面佩挂的物品有玉饰、印玺、铜镜、刀剑、弓箭等。尤其是妇女使用的带钩,多只用于佩带饰物,更精细美观。

古代人们非常看重身上的佩饰,不仅用它来美化外表,还用以体现个人的身份、等级与文化修养。最重要的佩饰是各种玉制作的成套饰汉代口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玉带钩西汉早期出土的玉璧物,《礼记·玉藻》中就有“古之君子必佩玉”的记载,又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这不仅是由于玉光润美丽,珍贵无比,而且是出于道德修养上的附会。孔子曾经对他的弟子子贡说:“君子看重玉石,是由于它像君子的道德品质。玉石温润而有光泽,是仁;紧密坚实,是智;不会刺伤人,是义;悬挂在身上,是礼;敲击它时声音清脆悠远,是乐;本质美好又不掩饰疵点,是忠;光彩四溢,是信;……”儒家礼教思想中将玉石如此人格化,使它俨然成了封建伦理道德的代表,难怪它会在中国古代人的心目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了。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