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安阳KTV招聘网 > 安阳热点资讯 > 安阳名言/句子 >  漆液从漆树里分泌出来后经日晒能够形成黑色发光的漆膜这是非常容

漆液从漆树里分泌出来后经日晒能够形成黑色发光的漆膜这是非常容

2022-07-08 19:21:25 发布 浏览 353 次

漆液从漆树里分泌出来后,经日晒能够形成黑色发光的漆膜,这是非常容易观察到的。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把这种自然现象加以人工利用,就制造出了各种颜色的漆。科学家们曾在江苏吴江的新石器时代的晚期遗址中挖掘出过一个漆绘黑陶罐。考古学家通过挖掘还发现,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早在公元前世纪到世纪的商代时期,就已经能够制造出非常精美的红色雕花的木漆器,因为考古学家们在安阳殷墟遗址中,出土了一个木漆器,上面有红色的漆纹印痕。这个木漆器的印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漆器纹饰。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漆器技术越来越发达,当时的漆器彩绘中,已有红、黄、蓝、白、黑种颜色,以及多种复色。秦汉时期,油漆技术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且普及于全国各个地区。《史记·滑稽列传》中,有当时关于“荫室”的记载,荫室,就是专门制造漆器的特殊专用房屋。史料记载,汉朝时期,中国漆器主要生产地点是四川的成都和广汉。

唐、宋、元、明各期,中国的漆器技术都有所进展。清朝时期基本是继承了前代的技术。但后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漆器的油漆技术没能继续向前发展,有些中国祖传的技法反而失传。

中国的漆器技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传到国外,如朝鲜、日本、蒙古、缅甸、印度、柬埔寨等中国附近的亚洲国家,构成了亚洲各国的一门独特手工艺。在朝鲜、蒙古、日本等国,曾出土了大量的中国汉、唐时期的漆器。中国古代的漆器经过阿拉伯人、波斯人的西传,逐渐传入欧洲各国。在新航线被人发现以后,中国同亚洲、欧洲等地方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葡萄牙人、荷兰人等不断把中国的漆器贩卖到欧洲,曾引起欧洲社会上的轰动,受到那里人民的热烈欢迎。公元、世纪以后,欧洲各国仿制中国的漆器成功。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桐油自然也同漆器一样,从公元世纪起,就被葡萄牙商人贩卖到欧洲。直到世纪后,美国人才知道桐油,年,美国也开始种植桐树。石磨石磨是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面粉的一种机械,由两扇厚重的圆形石盘组成,上下对合,上名上扇,下名下扇。上下两个磨扇对合后,固定在下面的大磨盘上。上扇中部凿磨眼、磨腔、套孔,用以套下扇和填入粮食压磨;侧面凿曲柄孔,便于着力推动磨扇。下扇凿定轴孔以定轴。两扇结合面凿凸凹不平但十分匀称的锯齿状,以利相互吻合和压磨。用时推动曲柄使其旋转,便磨细粮食,粗细视扇距和需要而定。

传说石磨的发明者是战国时期的能工巧匠鲁班。鲁班并不姓鲁,他原名公输般,姓公输,名般,是战国时期鲁国人,“般”与“班”同音,故后人习称鲁班。他是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师,被历代建筑行业工匠尊称为“祖师”。他不仅发明了攻城的云梯、木匠的锯子等木作工具,而且发明了全球最早的石磨。传说他是世界最早发明石磨者,但史籍没有明确记载,战国时期的实物也没被发现过。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石磨实物,是年在河北满城汉墓中出土的,距今约年。这是世界最早的石磨。

这架石磨用两块厚重的圆形石盘(磨扇)组成,两块磨扇上下对合,在中央部位凿有“磨腔”,上扇还凿有填加粮食的孔道,孔道与磨腔相连。两块磨扇的对合面上,都凿成凸凹不平的锯齿状,称为磨齿。下扇的中心装有向上突出的铁制立轴,上扇的中心则凿有能套在下扇立轴上的套孔。两片扇叶套合后,推动上扇的手抓曲柄使其旋转。上扇在作旋转运动的同时,还由于磨齿相互间咬合和相避而作非常微小的升降运动。这样,就将类似杵臼的间歇冲击力和齿面摩擦力结合起来,使粮食在双重作用之下被压磨成粉。磨扇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升降运动,使上下扇之间形成瞬息的齿隙,使加工的粮食又通过上扇的孔道不断进入磨齿。石磨的出现,使粮食加工变得容易,食用起来更加方便,这是我国农业的一件大事,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石磨发明以后,开始用人力和畜力,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又不断加以改进和发展。到了晋代(~),杜豫、崔亮等人又发明了水磨,史称“杜崔水磨”,距今已约年以上,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磨。这种石磨以水力代替人力,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安装在石磨下,在水轮上安装一个主轴,主轴上安装磨的两扇,上扇固定在主轴上,下扇固定在地面上不动。然后让流水冲动卧轮,使上扇磨转动。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同时代的刘景宜还发明了“连磨”,这是一种构造比较复杂的水磨,一个水轮能带动几个磨同时转动,这种水磨叫做水转连机磨。这些发明也间接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水磨也是水力发电动力原理的原始形式。大工业的发源地英国,到世纪才开始用水轮带动两盘磨,这比中国落后了年左右,而且在功效方面远落后于中国。

水转大纺车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