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安阳KTV招聘网 > 安阳热点资讯 > 安阳励志/美文 >  窘于江上道乞食伍子胥奔吴从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往东过长江差

窘于江上道乞食伍子胥奔吴从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往东过长江差

2022-11-10 14:43:41 发布 浏览 726 次

窘于江上,道乞食:伍子胥奔吴,从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往东过长江,差点被楚兵追上,幸亏一个渔夫把他渡过了江。又在路上生了病,乞食而行,九死一生。

烈丈夫:性情刚正的男子汉,真正的大丈夫。

【译文】伍子胥由楚仕吴,为的是替父报君仇,这在古代是骇人听闻之举。伍子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信命运,不信天,敢于反压迫,为自身人权而斗争的勇士。夏商周三代是上古时期,天命史观占统治地位,国君是天子,臣民要无条件服从国君,所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三更死,臣不得五更亡”。春秋时代,这种伦常关系,已经产生了动摇,周天子权威扫地,诸侯相征伐,楚国、吴国、越国等国君都相继称王。臣弑君、子弑父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尽管如此,君臣关系绝对服从这一伦理观念,基本没有动摇。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和哥哥伍尚,都是在顺从君权的淫威下屈死的。伍子胥发誓要向这一传统的伦常观念挑战,他要替父报仇,诛杀楚王,颠覆楚国。他历经磨难,实践了誓言,借吴兵打进楚国。这时杀害伍子胥父兄的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就掘墓鞭尸,当时人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司马迁却称赞伍子胥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因此替伍子胥写了一篇精彩绝伦的大传。

伍子胥父兄忠心耿耿而遭谗臣陷害,被楚平王冤杀。伍子胥流亡国外,决心要复仇,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伍子胥与太子建逃到郑国,受到很好的接待,为了结引大国为援,伍子胥策动太子建替晋国当间谍,被郑国发觉,太子建被处了死刑。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在路途九死一生,终于逃到了吴国。

伍子胥在吴国,看到吴国政局不稳,假意归隐,而暗中策动吴国王室公子光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这就是吴王阖庐。

伍子胥推荐当时最负盛名的军事家孙武做了吴国的将军。

吴王阖庐为了答谢伍子胥,经过长期准备,大举进攻楚国。公元前506年,孙武、伍子胥率领三万精锐吴兵,避开楚国正面防御,从淮北长途迂回奔袭楚国,出其不意连败楚军五次,吴兵五战五胜,破敌二十余万,行军二千余里打破楚都郢。这时楚平王已死,继位的楚昭王就是楚平王与秦女所生的儿子。楚昭王出逃,伍子胥就挖开楚平王墓,拖出楚平王的尸体,打了三百鞭子。

秦兵救楚,吴国后方又发生了内乱,吴王阖庐撤兵,楚昭王复位。吴国是个小国,当时吞不掉楚国,但吴兵却打败了楚国,创造了古代以少胜多、以弱克强、长途奔袭的光辉战例,孙武大军事家的地位从此确立,《孙子兵法》从此扬名。这些都源于伍子胥报仇雪恨的决心。伍子胥凭着他的复仇心态与执着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演出了两国交兵小国胜大国的奇迹。司马迁评论说,办事不要太刻毒,不要结仇恨,楚王结仇一个臣子,楚国就遭了如此大难,教训深刻啊。

伍子胥克服重重险阻雪耻的精神是古代反暴精神的最佳诠释,带有民主意识与人权抗争精神。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他效法孔子修《春秋》,写历史的目的是要惩恶劝善,包括天子在内,也要批评。他说:“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伍子胥列传》是最生动的体现。臣报君仇,这是对天命观和绝对君权的挑战,是强烈反暴政精神的体现。这正是司马迁的史识。如果没有司马迁的这支笔,伍子胥将被平庸史家视为大逆不道的叛臣贼子,更不用说会名垂青史了。司马迁发现了伍子胥报仇的闪光点,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也留下了是非曲直的评判标准,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仲尼弟子列传

本篇选自《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弟子相传三千余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即高足弟子有七十二人。《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弟子七十七人,举其成数,称七十人,又称七十子。七十二是五行中一行的数目,环周天360度,以五除之,得七十二,是神秘的五行数目,用以指称孔子高足七十子,带有褒扬之意。

孔子最赞赏的学生是颜回、曾参。但《仲尼弟子列传》十之七八的篇幅不是记载颜回、曾参,而是子路、子贡。子路仕卫,忠于职守,死难于卫之内乱。子贡经商,并擅长外交辞令,是春秋时的大纵横家,早于苏秦、张仪一百多年。子贡救鲁,他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这就是本文所节选的内容。由此可见,战国时纵横家的兴起,由来远矣。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10),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11)。”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12),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