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松坪曰曲逆今定县也众水潆洄势曲而流逆予尝为土人订之心斋重发
孙松坪曰:曲逆,今定县也。众水潆洄,势曲而流逆。予尝为土人订之,心斋重发吾覆矣。
汉代陈平被封为曲逆侯,《史记》《汉书》注释都说音是“去遇”。我认为这是北方的口音。如果南方人四音俱全,似乎仍应当读作本音才对。
地域不同,人们的平、上、去、入四声不同,于是就有了后来不同的记载,从中可以判断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域。这也是就声韵学方面研究文学的一种方法。
这则文字就是从声韵学角度,分析《史记》和《汉书》中用的是哪一地区的方言。“曲逆”这两个字,是北方口音,由于北方没有入声,而方音读法就是该读成入声的“去遇”。因没有入声,所以“曲”由入声字“去”代替。如果这两个字让有入声的南方人读,读其本音入声就可以了,就不用别的字代替了。从古音讲究四声言,作者的这番话是有道理,但从普及官话来讲,就应另当别论了。
古人四声俱备,如“六”“国”二字皆入声也。今梨园演苏秦剧,必读“六”为“溜”,读“国”为“鬼”,从无读入声者。然考之《诗经》,如“良马六之”“无衣六兮”之类,皆不与去声叶,而叶祝告燠;“国”字皆不与上声叶,而叶入陌质韵。则是古人似亦有入声,未必尽读“六”为“溜”,读“国”为“鬼”也。
弟木山曰:梨园演苏秦,原不尽读“六国”为“溜鬼”,大抵以曲调为别。若曲是南调,则仍读入声也。
古代人四声也是很完备的,如“六”“国”这两个字都是入声。现在,梨园弟子演苏秦剧的时候,一定把“六”读作“溜”,把“国”读为“鬼”,从来没有读入声的。但是据考证《诗经》,像“良马六之”“无衣六兮”这一类的,都是不与去声相叶,却叶祝告燠韵;“国”字都不与上声叶,却叶入陌质韵。由此可见,古人似乎也有入声,不一定都读“六”为“溜”,读“国”为“鬼”。
这是一段论述入声的文字。作者认为在《诗经》时代,四声已经完全具备了,如《诗经》中“良马六之”“无衣六兮”,“六”字叶入声韵祝告燠,“国”字叶入声韵陌质,就是证明。
既然这样,今天的戏班演《苏秦相六国》,其读“六”为“溜”,读“国”为“鬼”,叶去声、上声而不叶入声,是很不好的,因为有了入声,为什么不读入声?这是作者所要说的。所以作者认为这样的读法需要更正。这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想将近人的入声读音改正过来。
闲人之砚,固欲其佳;而忙人之砚,尤不可不佳。娱情之妾,固欲其美;而广嗣之妾,亦不可不美。
江含徵曰:砚美下墨可也,妾美招妒奈何?
张竹坡曰:妒在妾,不在美。
清闲人的砚台,当然想要质地优良的;而忙碌人的砚台更是不可以不精良。为了高兴而纳的妾,当然希望她美丽;而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而纳的妾,也不可以不美丽。
- 天气潮湿衣服有霉味怎么办[图]
- 这首诗中的女子姓氏也已指出她是子仲家的女儿在白榆成荫柞木密植[图]
- 陶指陶渊明庶希望【评点】,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这诗是写春[图]
- 阳明说“子思的性、道、教都是从本原上说天命体现在人身上命便称[图]
- 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意谓即使人忠于实情但如果没有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图]
- 原文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赵衢、汉阳尹奉等讨超枭其妻子超奔[图]
- 粥 音zhān稠稀饭 音xiāo缣即一种双丝的细绢鲁穆公的母[图]
- 小子为何说这一段希奇事?只因有个人家也为内眷有些妒忌做出一场[图]
- 人世的生老病死也如同自然的新陈代谢畏惧老去和死亡就像害怕风霜[图]
- 精·彩·补·注工作生活两不误和诸葛亮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忙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