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
“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至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陛下虽每有恩诏,令其减省,而有司作既不废,自然须人,徒行文书,役之如故。臣每访问,四五年来,百姓颇有怨嗟之言,以陛下不存养之。昔唐尧茅茨土阶,夏禹恶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复可行于今。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工,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时代差近,事迹可见。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从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
茅茨(cí)土阶: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阶,台阶。
恶衣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菲,质量差。
差近:较近。
益州:在今四川成都一带。
“昧旦”二句:语出《左传·昭公三年》。意谓起早贪黑勤奋工作而取得功业显赫的国君,其后代犹且懈怠不为。昧旦,拂晓,黎明。丕,大。
万岁:对皇帝死亡的讳称。
“如今百姓经过社会丧乱之后,人口只相当于隋朝的十分之一,但供官府服徭役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兄长离家,弟弟才回来,前后相接不断。路程远的往返有五六千里,春夏秋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陛下虽然时常降下仁慈的恩诏,命令他们减省徭役,但是有关部门的造作既然不能停止,自然仍须征调人夫,所以诏书也是白白下达,百姓照旧被役使。臣每次去察访询问,四五年来,百姓颇有怨恨嗟叹之言,认为是陛下不存恤抚养他们。从前唐尧用茅草盖房,用土块砌台阶,夏禹粗衣劣食。像这样的事,臣深知不可能再在今天施行。汉文帝因珍惜百金的费用,停止建造露台,还收集臣子上书用的布袋,用作宫殿的帷帐,他所宠爱的夫人的衣裙短得不能拖在地上。到了景帝时,因为做锦绣五彩绦带之类丝织品而妨害了妇女应做的其他事,他特意下诏废弃不用,因此百姓安居乐业。到了武帝时,虽然他穷奢极欲,但是依赖文帝、景帝遗留下的恩德,因而民心没有骚乱。假如汉高祖之后,就是武帝时代,天下一定不会保全。由于这些事情发生时代离当今较近,其事迹还可以清楚可见。现在京师和益州等地在制造供奉皇室使用的器物,以及诸位亲王、妃嫔、公主的服饰,议论的人都认为不够节俭。臣听说,起早贪黑勤奋工作而取得功业显赫的国君,其后代犹且懈怠不为;制定出合乎情理的法令,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弊端和混乱。陛下小时候在民间长大,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兴亡成败,都是亲眼目睹的,尚且还是这样,而皇太子生长在深宫里,没有经历过宫墙之外的世事,陛下万岁之后的事情,确实应当引起陛下的忧虑了。
“臣窃寻往代以来成败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当修之于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故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皆不知其身之有失。是以殷纣笑夏桀之亡,而幽、厉亦笑殷纣之灭。隋帝大业之初,又笑周、齐之失国。然今之视炀帝,亦犹炀帝之视周、齐也。故京房谓汉元帝云:‘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此言不可不戒也。
- 天气潮湿衣服有霉味怎么办[图]
- 这首诗中的女子姓氏也已指出她是子仲家的女儿在白榆成荫柞木密植[图]
- 陶指陶渊明庶希望【评点】,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这诗是写春[图]
- 阳明说“子思的性、道、教都是从本原上说天命体现在人身上命便称[图]
- 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意谓即使人忠于实情但如果没有真诚的态度来对待[图]
- 原文十九年春正月始耕籍田南安赵衢、汉阳尹奉等讨超枭其妻子超奔[图]
- 粥 音zhān稠稀饭 音xiāo缣即一种双丝的细绢鲁穆公的母[图]
- 小子为何说这一段希奇事?只因有个人家也为内眷有些妒忌做出一场[图]
- 人世的生老病死也如同自然的新陈代谢畏惧老去和死亡就像害怕风霜[图]
- 精·彩·补·注工作生活两不误和诸葛亮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忙于[图]